少林养生八宝粥
2021-04-14 00:00:00 来源: 点击:4472 喜欢:0
原料:小米1500克,大米500克。
辅料:花生仁250克,胡桃仁150克,松子仁50克,杏仁(浸泡7天,去皮、尖)15克,红枣10枚,山楂100克,豇豆30克,冰糖500克。
制法:把米淘洗干净,备用。锅内加水5千克,放入豇豆、果仁等辅料(除大枣、山楂、冰糖外),煮40分钟,然后将米倒入锅内,用文火熬烂成粥,再加冰糖,待冰糖溶化时放入枣(去核)、山楂,继续熬3分钟后离火即可。
这样的量在寺院可供多人食用。如果家庭人口少,制作时可按比例减量。一般每天中午吃,年老者半碗,身强力壮的中年人可增至一碗半。
粥,古时称糜、膻、酏等,古人写作鬻。中国从汉代起就有关于粥的记载,早在2500年前就开始做药用,《史记·扁鹊仓公列传》载有西汉名医淳于意用“火齐粥”治齐王病,谓粥可实五脏六腑之气,且能逐热,一饮汗尽,二饮热去,三饮病已。
宋代诗人陆游有一首《食粥》诗:“世人个个学长年,不悟长年在目前。我得宛丘平易法,只将食粥致神仙。”彻底道出了粥的神性气质。宋代苏东坡也对吃粥很有兴趣,苏东坡有书帖曰:“夜饥甚,吴子野劝食白粥,云能推陈致新,利膈益胃。粥既快美,粥后一觉,妙不可言。”北宋诗人、被称为“苏门四学士”之一的张文潜,曾经写过一篇《粥记》,里边说:“张安定每晨起,食粥一大碗,空腹胃虚,谷气便作,所补不细,又极柔腻,与脏腑相得,最为饮食之良。妙齐和尚说山中僧,每将旦一粥,甚系利害,如或不食,则终日觉脏腑燥渴,盖能畅胃气,生津液也。今劝人每日食粥,以为养生之要,必大笑。大抵养性命,求安乐,亦无深远难知之事,正在寝食之间耳。”这段话在《本草纲目》里也曾引用过。
佛门特别崇尚早食粥,佛门普遍认为粥有五利,即:善除饥,除渴,消宿食,使大小便调适,除风患,所以妙齐和尚才会那么说。明代李时珍在他的医学巨著《本草纲目》中列有50多种粥的做法和药效。可见在那时,粥就是公认的养生保健佳品了。